德国 / Germany -(全文)中英文维基百科词条融合

中文词条原文链接(无法从中国内地访问):请点击这里访问
英文词条原文连接(无法从中国内地访问):请点击这里访问
本文基于英文词条的线索,并补充部分来自中文词条的内容(在二者冲突时,以更晚更新者为准)。

辽观搬运时进行了必要的合规化处理,以使其能够在中国内地上传。部分文字采用汉语拼音方式代替,音节后的数字表示汉语拼音规则中的声调。

关于辽观的维基百科搬运计划,及其他已搬运的词条,请点击这里了解更多。维基百科(Wikipedia)是美国维基媒体基金会的互联网百科项目,其内容可能受到立场、信息来源等因素影响,请客观看待。正文内容不代表译者观点。

辽观提供的翻译仅供参考。文中可能包含无法从中国内地访问的链接。

辽观所搬运的词条文本与维基百科一道同样遵循CC BY-SA 4.0协议(辽观搬运的中英文对照版本),在符合协议要求的情况下您可以免费使用其内容(包括商用)。图片和视频可能遵循不同的共享协议。请点击这里访问

0. 概述

0.1 文字说明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通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于西欧议会民主制联邦共和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最大城市柏林。国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参 7]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322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发达国家,仅次于美国、日本。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参 8]德语是欧盟境内使用人数最多的母语。德国文化的丰富层次和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其建筑美术音乐哲学电影等,文化遗产主要以老城为代表,而国家公园和自然公园共计上百处。

It borders Denmark to the north, Poland and the Czech Republic to the east, Austria and Switzerland to the south, and France, Luxembourg, Belgium, and the Netherlands to the west. The nation’s capital and most populous city is Berlin and its main financial centre is Frankfurt; the largest urban area is the Ruhr.
【参考译文】它北邻丹麦,东邻波兰和捷克共和国,南邻奥地利和瑞士,西邻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该国的首都和人口最多的城市是柏林,其主要金融中心是法兰克福;最大的城市地区是鲁尔区。

在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海德堡人及其后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国中部。自古典时代以来各日耳曼部族开始定居于今德国北部地区。1世纪时,有罗马人著作的关于“日耳曼尼亚”的历史记载。在4到7世纪的民族迁徙期时,日耳曼部族逐渐向欧洲南部扩张。10世纪起,德意志领土组成神圣罗马帝国的核心部分[参 9]。16世纪时,德意志北部地区成为宗教改革中心。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莱茵邦联德意志邦联先后建立。

Formal unification of Germany into the modern nation-state commenced on 18 August 1866 with the North German Confederation Treaty establishing the Prussia-led North German Confederation, which became the German Empire in 1871.
【参考译文】1866年8月18日,随着《北德联邦条约》的签订,普鲁士领导的北德联邦成立,标志着德国正式统一为现代民族国家,该联邦于1871年演变为德意志帝国。

普鲁士王国主导之下,1871年,多数德意志邦国统一成为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开始作为国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1919年德国革命后,德意志帝国解体,议会制的魏玛共和国取而代之。1933年纳粹党获取政权并建立独裁统治,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系统性种族灭绝的发生。在战败并经历同盟国军事占领后,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1990年10月3日重新统一成为现在的德国。其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则为联邦总理

德国是世界大国之一,亦是发达国家当中较为先进的,其国内生产总值以国际汇率计居世界第三,以购买力平价计居世界第五。其诸多工业工程和科技部门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驰名的德国车厂、精密部件等,为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德国为发达国家,生活水准居世界前列

德国是再生能源大国,绿化率极高,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样板。除了强调环境保护与自然生态保育,在人为饲养活体的态度也十分严谨,不但获得大量外汇和资讯优势,其动物保护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准也是首屈一指的。高等教育方面,提供免费大学教育[参 10],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体系完善,催生出拜尔等大药厂。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Germany has been described as a great power with a strong economy; it has the largest economy in Europe by nominal GDP. As a global power in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ctors, it is both the world’s third-largest exporter and importer. As a developed country, it offers social security, a universal health care system, and tuition-free university education. Germany is a memb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uncil of Europe, NATO and OECD, and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European Union, G7 and G20. It has the third-highest number of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54, of which 51 are cultural.
【参考译文】德国被誉为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大国,其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位居欧洲之首。作为工业、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全球大国,德国既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也是第三大进口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德国提供社会保障、全民医疗保健体系和免费的大学教育。德国是联合国、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和经合组织的成员,也是欧洲联盟、七国集团和二十国集团的创始成员国。德国拥有54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三,其中51处为文化遗产。

0.2 概况表格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German)
Anthem【国歌】: “Das Lied der Deutschen[自1952年至1990年,《德意志之歌》为国歌,但正式场合只演唱第三节。自1991年以来,第三节成为唯一正式国歌。[参 1][参 2]]
(“The Song of the Germans”)《德意志之歌
Duration: 1 minute and 21 seconds.【时长:1分21秒。】
格言: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德语)“统一、正义和自由”
Capital and largest city【首都及最大城市】Berlin /柏林[柏林为法定首都及联邦政府所在地,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前临时首都波恩亦有“联邦城市”(Bundesstadt)之称,并为六个政府部门的主要办公处;所有政府部门在两个城市均设有办公处。]
52°31′N 13°23′E
Official languages【官方语言】German / 德语[根据欧洲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丹麦语、低地德语、索布语、罗姆语及弗里斯兰语为受承认的少数语言。]
Demonym(s)【英语中对当地人的称呼】German
Government【政体】Federal parliamentary republic[4]
/ 联邦制 议会制 共和立宪制
• President / 总统Frank-Walter Steinmeier / 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
• Chancellor / 总理Olaf Scholz / 奥拉夫·朔尔茨
Legislature【立法机构】Bundestag, Bundesrat[The Bundesrat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an upper chamber of the German legislature. This is technically incorrect, since the German Constitution defines the Bundestag and Bundesrat as two separate legislative institutions. Hence, the federal legislature of Germany consists of two unicameral legislative institutions, not one bicameral parliament.
联邦参议院上议院)/ 联邦议院下议院【联邦参议院有时被称为德国立法机构的上议院。但从技术上讲,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德国宪法将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定义为两个独立的立法机构。因此,德国的联邦立法机构由两个单院制立法机构组成,而不是一个两院制议会。】]
Area / 面积
• Total【总面积】357,596 km2 (138,069 sq mi)[6] (63rd)
【35万7596 平方公里(13万8069 平方英里)[6](世界第63位)】
• Water (%)【水域率(百分比)】1.27[5]
Population / 人口
• 2022 census【2022年普查值】Neutral increase 82,719,540[7] (19th)
【8271万9540[7](世界第19位)】
• Density【人口密度】236/km2 (611.2/sq mi) (58th)
【236人/平方公里(611.2人/平方英里)(世界第58位)】
GDP (PPP)【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2024 estimate【2024年估计值】
• Total【总计】Increase $6.017 trillion[8] (6th)
【6.017万亿美元[8](世界第6位)】
• Per capita【人均】Increase $70,930[8] (22nd)
【70,930美元[8](世界第22位)】
GDP (nominal)【国内生产总值(名义)】2024 estimate【2024年估计值】
• Total【总计】Increase $4.710 trillion[8] (3rd)
【4.710万亿美元[8](世界第3位)】
• Per capita【人均】Increase $55,521[8] (17th)
【55,521美元[8](世界第17位)】
Gini (2023) / 基尼系数Negative increase 29.4[9]
low inequality【低不平等度】
HDI (2022) / 人类发展指数Increase 0.950[10]
very high (7th)【极高(世界第7位)】
Currency【货币】Euro () (EUR)【欧元】
Time zone【时区】UTC+1 (CET) / UTC+1(欧洲中部时间
• Summer (DST) / 夏令时UTC+2 (CEST) / UTC+2(欧洲中部夏令时间
Date format【日期格式】Day, month, year【日-月-年】
Year, month, day【年-月-日】
Drives on / 行驶方位right【靠右】
Calling code【电话区号】+49
ISO 3166 code / ISO 3166码DE
Internet TLD / 互联网顶级域.de / 欧盟亦使用.eu

1. 国名 | Etymology

主条目:德国的名称 / Further information: Names of Germany, Germani, and Germania

德意志最初是单指脱离加洛林王朝独立,并于10世纪初建立德意志王国的四个日耳曼民族施瓦本人巴伐利亚人撒克逊人法兰克尼亚人,源自一本约1080年写成、关于科隆总主教阿诺二世的德语传记作品阿诺之歌

中文“德意志”一词是德语Deutsch的音译,而越南也参照中文“德意志”,称德国为“德(越南语:Đức/德)”。 [参 11]日韩对德国的称呼汉字写法则都是“独逸(独逸,Doitsu)”,日文写作“ドイツ(独逸,Doitsu)”,韩文写作“독일(独逸,Dogil)”,而朝鲜的文化语则依照德文音译成“도이췰란드”。而日耳曼一词是来自于拉丁语日耳曼尼亚尤利乌斯·凯撒以日耳曼尼亚称呼莱茵河东岸的各个部落[书 1][书 2],日耳曼尼亚纪载于公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亚志》,后来英语单词的德国(Germany)由此演变而来。而德语中的德国(Deutschland,德意志人的土地,起初为diutisciu land)来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语diutisc(大众的,指属于diotdiota人的[书 3])一词而来,该词最初用以区别源自拉丁语罗曼语族地方话。 diutisc一词依序来自原始日耳曼语þiudiskaz(大众的),þiudiskaz又来自于þeudō,þeudō又承继自原始印欧语的tewtéh(人)。 [书 4]

The English word Germany derives from the Latin Germania, which came into use after Julius Caesar adopted it for the peoples east of the Rhine.[12] The German term Deutschland, originally diutisciu land (‘the German lands’), is derived from deutsch (cf. Dutch), descended from Old High German diutisc ‘of the people’ (from diot or diota ‘people’), originally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language of the common people from Latin and its Romance descendants. This in turn descends from Proto-Germanic *þiudiskaz ‘of the people’ (see also the Latinised form Theodiscus), derived from *þeudō, descended from Proto-Indo-European *tewtéh₂- ‘people’, from which the word Teutons also originates.[13]
【参考译文】英文单词“Germany”源自拉丁语“Germania”,该词在尤利乌斯·恺撒用来指代莱茵河以东的民族后开始使用。[12]德语单词“Deutschland”原意为“diutisciu land”(“德意志地区”),源自“deutsch”(与荷兰语相关),并进一步源自古高地德语“diutisc”(“人民的”),后者最初用于将普通人的语言与拉丁语及其罗曼语族后裔区分开来。这反过来又源自原始日耳曼语“þiudiskaz”(“人民的”),(也可见其拉丁化形式“Theodiscus”),并进一步源自“þeudō”,后者源自原始印欧语“*tewtéh₂-”(“人民”),这也是“条顿人”(Teutons)一词的起源。[13]

德国的名词变迁为Theodiscus(8世纪开始,意指加洛林王朝领土内的日耳曼民族)和Teutonicus(10世纪开始德意志王国成立后的德意志名称,又可称“条顿”)演变成Teutsch(16世纪开始的德意志名称),最后变成Deutsch(19世纪开始至今的德国名称)。

欧洲人对德国的称谓甚多,词源分别代表过去不同的日耳曼部落,如法语西班牙语的“阿勒芒”(Allemagne)、“阿拉曼尼亚”(Alemania)源自阿勒曼尼部(Alemanni);芬兰语爱沙尼亚语中的“萨沙”(Saksa)、“萨沙玛”(Saksamaa)源自撒克逊部(Saxons);匈牙利语中的“涅米多萨”(Németország)则源自涅米特部(Nemetes)。

2. 历史 | History

主条目:德国历史 / Main article: History of Germany

For a chronological guide, see Timeline of German history.
【参考译文】如需时间顺序指南,请参阅德国历史时间表。

2.1 史前 | Prehistory

Main articles: Linear Pottery culture, Unetice culture, Urnfield culture, and Celts
【主要条目:线性陶器文化、乌涅蒂采文化、瓮棺葬文化和凯尔特人】

毛厄原人下颌骨化石的发掘表明至少600,000年前在德国即有古人类活动[参 12]。自舍宁根的煤矿中亦出土三支380,000年前的标枪,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狩猎武器[参 13]。在尼安德河谷发现史上第一枚非现代人类化石,这一物种被称为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1化石具有近40,000年的历史。乌尔姆附近施瓦本汝拉山洞穴中亦有同一时期的现代人类生存迹象,包括42,000年前的鸟骨和猛犸象牙笛,为至今出土的最早乐器[参 14];40,000年前大冰期的狮子人为世界已知无争议的最古老雕塑品[参 15];距今35,000年前的霍勒费尔斯维纳斯则为无争议的最古老人类雕塑[参 16]内布拉星象盘萨克森-安哈尔特内布拉附近出土,为一欧洲青铜时代铜制文物,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名录[参 17]

2.2 日耳曼部落、罗马帝国边境与法兰克帝国 | Germanic tribes, Roman frontier and the Frankish Empire

Main articles: Jastorf culture, Germanic peoples, Germania, Migration Period, and Frankish Realm
【主要条目:雅斯托夫文化、日耳曼民族、日耳曼尼亚、民族大迁徙和法兰克王国】

主条目:日耳曼尼亚欧洲民族大迁徙

日耳曼部落最早可追溯至北欧铜器时代(公元前17至前5世纪)或者最晚是前罗马铁器时代(公元前5~4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公元前1世纪,部落开始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和德国北部逐渐向南、向东和向西扩散,与伊朗人波罗的人凯尔特人高卢部落以及东欧斯拉夫人发生接触[书 5]。在奥古斯都的统治时代,罗马帝国军队开始入侵日耳曼地区,该地区约为莱茵河乌拉尔山脉之间,公元9年时,谢鲁斯克部落主阿尔米尼乌斯击败瓦卢斯领导的三个罗马军团,使奥古斯都放弃将罗马帝国边界扩张至易北河的意图[书 6]塔西佗于公元100年完成日耳曼尼亚志时,日耳曼部落已在莱因河、多瑙河沿岸定居,占据现今德国的大部分地区,而奥地利、巴伐利亚南部及莱茵兰西部则为罗马帝国所管辖[书 7]

3世纪时出现许多较大的西日耳曼部落,包括阿拉曼人法兰克人夏登人撒克逊人弗里西人斯卡姆布里人图灵吉人等。日耳曼人约于公元260年进入罗马帝国控制地区[书 8]匈人于375年西移至罗马帝国统治地区后,罗马帝国势力自395年起衰弱,日耳曼部落因而得以进一步向西南方迁移[书 9],同时,今日德国境内出现较大的部落取代或吸收先前的小型部落。日耳曼地区大片土地(即墨洛温王朝时所称的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利亚阿基坦一带)为法兰克人所占领,建立起法兰克王国,并向东征服萨克森巴伐利亚;今德国东部地区则由西斯拉夫民族(包括索布人维莱蒂人奥博特人)定居[书 7]

2.3 东法兰克王国与神圣罗马帝国 | East Francia and the Holy Roman Empire

Main articles: East Francia and Holy Roman Empire

主条目:神圣罗马帝国

查理大帝[按德语Karl der Große,亦可称卡尔大帝[书 10]]于800年圣诞节于罗马接受教宗利奥三世加冕,并建立卡洛林帝国,后于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分裂[书 11],分裂后出现的东法兰克王国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雏型[书 12],领土西至莱茵河,东至易北河,北至北海,南至阿尔卑斯山[书 11]

奥托王朝(919年-1024年[又称萨克森王朝[书 13]])统治期间,由各公国推举间推举共主,王位虽非世袭,但仍多为父死子继的情形,而形成王室家族[书 13]。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于962年经加冕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参 18]。在萨利安王朝(1024年-1125年[书 13])统治期间,意大利北部及勃艮第并入神圣罗马帝国,但由于叙任权斗争,皇帝权力遭到削弱[书 14]

12世纪霍亨斯陶芬王朝(1138年-1254年)统治期间,德意志诸侯的影响力向南方和东方扩张至斯拉夫人定居地区;他们鼓励德意志人向这些区域移居,称东向移民运动。多数由北部德意志城镇组成的汉萨同盟由于贸易的扩张而繁荣[书 15]。南部的大拉芬斯堡贸易组织(Große Ravensburger Handelsgesellschaft)起到类似的作用。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确立帝国的基础政治结构,规定七个最具势力的公国统治者或大主教为选帝侯[书 16],通过多数制选举皇帝[书 17]

14世纪上半叶,德意志人口大幅减少。1315年发生大饥荒黑死病则于1348年至1350年流行[参 19]。即便如此,德意志的艺术家、工程师和科学家仍在这一时期发展一系列的技术,与同一时期在意大利诸城邦使用的科技类似。德意志诸国的艺术和文化中心培养老汉斯·霍尔拜因、其子小汉斯·霍尔拜因以及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约翰内斯·谷登堡活字印刷术引入欧洲,为日后知识的大众化创造条件[参 20]

The Golden Bull issued in 1356 provided the co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the Empire and codified the election of the emperor by seven prince-electors.[39]
【参考译文】1356年颁布的《黄金诏书》为帝国提供了宪法结构,并规定了由七位选帝侯选举皇帝的制度。[39]

1517年,维滕贝格教士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挑战天主教会(罗马公教会)并引发宗教改革[书 18][参 21]。1555年的《奥格斯堡和约》宣告路德宗为可接受的天主教替代信仰,但还规定诸侯的信仰应为其子民的信仰,这一原则称“教随君定”(Cuius regio, eius religio)。和约未涉及其他信仰,由此归正宗仍为异端,而其原则亦未涉及神权领袖改信的状况(如1583年科隆选侯国的情形)。自科隆战争三十年战争(1618–1648)的一系列宗教战事对德意志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书 19],其中后者导致诸邦国总人口减少近百分之三十,而在一些地区人口减少高达百分之八十[书 20]。《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终结德意志诸国的宗教战事[书 21]。1648年后,德意志诸侯可选择天主教、路德宗及归正宗为其国教[参 22]

18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由近1,800个领地所组成[书 22]。由帝国改革(1450–1555年)推动的法律体系建立帝国政治体,并在其神权、世俗及世袭邦国中确定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权,由帝国议会代表。哈布斯堡王朝自1438年起保有帝国皇权。1740年查理六世过世;其生前无嗣,由此说服各选帝侯接受《国事遗诏》以确保王朝统治。这一问题通过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最终得到解决:《亚琛和约》规定玛丽亚·特蕾西亚丈夫将继承神圣罗马帝国皇位,而特蕾西亚将以皇后之名统治帝国。自1740年起,奥地利哈布斯堡君主国普鲁士王国的二元之争主导德意志地区的局势。法国大革命战争帝国议会最终会议之后,多数世俗的帝国自由城市均为各王朝吞并,而神权领土则被世俗化并吞并。1806年帝国终结,多数德意志邦国(尤其是莱茵河畔诸国)为法国所统治。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俄罗斯、普鲁士及哈布斯堡对德意志地区的霸权展开争夺。

2.4 德意志邦联及德意志帝国 | German Confederation and Empire

Main articles: German question, German Confederation, Unification of Germany, German Empire, and German colonial empire[主要条目:德国问题、德意志邦联、德国统一、德意志帝国和德国殖民帝国]

主条目:德意志邦联德意志统一德意志帝国泛日耳曼主义

拿破仑一世失败后,欧洲各国于1814年召开维也纳会议,并建立由39个主权邦[包括1个帝国-奥地利,5个王国-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汉诺威和巴登-符腾堡,4个自由市-不来梅、汉堡、吕贝克及法兰克福,1个选侯国(Electorate)-黑森,7个大公国(Grand Duchy),10个公国(Duchy),10个侯国(Principality)及1个伯爵领(Landgraviate)。[书 23]]组成的松散联盟-德意志邦联。对欧洲协调政治的不满在一定程度上促成自由主义运动,但随后遭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梅特涅所镇压。于1834年成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则促成日耳曼邦国的经济整合[参 23]。受法国大革命影响,民族主义及自由主义广泛传播,建立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观点在德意志人,尤其是年轻知识分子中日渐流行[书 24]。受1848年欧洲革命法国建立共和国影响,德意志知识分子和平民也发动革命国民议会决议由普鲁士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担任德意志帝国皇帝,但威廉四世认为其权力将受限而拒绝,使革命运动暂时遭遇挫败[参 24]

威廉四世的继任者——威廉一世,与以自由派为主的议会渐生冲突,就军事预算有相当歧异,于1862年任命奥托·冯·俾斯麦为普鲁士首相,主导普鲁士改革及建军政策[书 25]。普鲁士于1864年普丹战争及1866年普奥战争获得胜利后,并成立北德意志邦联,排除过去曾主导日耳曼地区事务的奥地利势力[法兰克福国民议会代表倾向“小德意志”路线,及排除奥地利参与,系基于种族、经济及宗教上考量,种族上,普鲁士以德意志人为主体,而奥匈帝国境内则有不少马札尔人、斯拉夫人;经济上,普鲁士领土于维也纳会议后取得莱茵地区部分土地,与日耳曼诸州较为接近,普鲁士与北德地区邦国成立关税同盟,奥地利被排除在外;宗教上,北德地区以新教为主,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信仰罗马公教[书 26]]。俾斯麦欲将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及达姆施塔特等地并入北德意志邦联,与法国冲突渐增[书 27],遂于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德国取胜,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布成立,统合奥地利以外的日耳曼国家,即采“小德意志”路线。普鲁士约占帝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及人口,主导帝国事务,德意志帝国由霍亨索伦王朝统治,首都柏林[参 24]

德意志统一后,作为威廉一世治下德国总理的俾斯麦在外交上试图巩固德国的大国地位,与外国结盟,孤立法国,避免战争[书 28]。但在威廉二世治下,德国同其他欧洲列强一样逐渐朝帝国主义方向发展,同周边国家时有冲突。先前的同盟关系多数终止,由此德国同奥匈帝国结盟,保证一定程度中立并获得军事支持。1882年的三国同盟将意大利揽入,这也反映德、奥、意三国对法国、俄国的担忧。同时,英国、法国、俄国亦各自结盟,以防奥地利对巴尔干半岛(俄罗斯利益)、德国对法国的干预[书 29]

1884年的柏林会议中,德国对东非西南非洲多哥喀麦隆等殖民地提出宣称[书 30]。此后德国进一步扩张,将新几内亚、密克罗尼西亚萨摩亚纳入其殖民地范围。德国殖民政府在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对当地的赫雷罗人和纳马人展开灭绝行动,以报复其反抗运动,日后被称为“二十世纪首次种族灭绝”。近十万人(80%的赫雷罗人和50%的纳马人)死于集中营内,多数死于疾病、虐待、积劳、脱水和饥荒[参 25][参 26]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遇刺,奥地利借此对塞尔维亚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四年的战事中,德意志帝国损失严重,超过200万名军人死亡[参 27]。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定签署,德军士兵返回国内。同年11月德国革命爆发,威廉二世及各州国统治者被迫逊位。1919年6月28日新政府签署《凡尔赛条约》。作为同盟国成员,德国接受其为协约国所败。德国民众认为条约不公且使德国蒙羞,史学家日后称这一态度最终导致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书 31]

2.5 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 | Weimar Republic and Nazi Germany

Main articles: Weimar Republic and Nazi Germany【主条目:魏玛共和国、纳粹德国】

主条目:魏玛共和国纳粹德国

1918年11月德国革命初期,德国宣布改行共和制。1919年8月11日,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签署《魏玛宪法[书 32]。在此后的权力斗争中,左翼激进共产主义者在巴伐利亚夺权,而德国其他地区的保守派则试图通过卡普政变推翻共和国。后者一定程度上得到国家防卫军、保守主义、民族主义、保皇主义的支持。此后的德国经历工业中心的血腥街道战、比利时和法国军队对鲁尔区的占领、1922年至1923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债务重组计划及1924年新货币的引入。此后黄金二十年代到来,德国进入一段文化及艺术的自由繁荣期。

即便如此,对《凡尔赛条约》的恨意仍旧存在,刀刺在背传说广泛流传,为此后二十年的反犹潮提供基础[参 28]。经济仍然持续动荡,史学家仅称1924年至1929年间为“局部稳定期”。1929年大萧条对德国造成冲击。1930年联邦选举后,总统保罗·冯·兴登堡授权海因里希·布吕宁领导的政府不经议会批准采取举措。布吕宁政府采取财政紧缩和通货紧缩政策,导致大幅度的失业;1932年失业率高达30%。

1932年特别联邦选举纳粹党获胜。在一系列失败内阁后,1933年兴登堡任命阿道夫·希特勒为德国总理[书 33]

The Nazi Party led by Adolf Hitler became the largest party in the Reichstag after a special election in 1932 and Hindenburg appointed Hitler as chancellor of Germany on 30 January 1933.[70] After the Reichstag fire, a decree abrogated basic civil rights and the first Nazi concentration camp opened.[71][72] On 23 March 1933, the Enabling Act gave Hitler unrestricted legislative power, overriding the constitution,[73] and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Nazi Germany. His government established a centralised totalitarian state, withdrew from the League of Nations, and dramatically increased the country’s rearmament.[74] A government-sponsored programme for economic renewal focused on public works, the most famous of which was the Autobahn.[75]
【参考译文】1932年特别选举后,由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成为德国国会中的最大政党,兴登堡于1933年1月30日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70]国会大厦纵火案发生后,一项法令废除了基本公民权利,并开设了第一座纳粹集中营。[71][72]1933年3月23日,《授权法》赋予希特勒不受限制的立法权,凌驾于宪法之上,[73]标志着纳粹德国的开始。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个集权的极权国家,退出了国际联盟,并大幅度增加了国家的军备。[74]政府赞助的经济复兴计划侧重于公共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是高速公路(Autobahn)。[75]

国会纵火案后,《国会纵火法令》取消民众的基本权利。在数周之内首个纳粹集中营达豪开始运作[参 29][参 30]。《1933年授权法》授予希特勒无限立法权,由此其政府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极权主义国家,通过全民投票退出国际联盟,并开始重新武装化[参 31]

In 1935, the regime withdrew from the Treaty of Versailles and introduced the Nuremberg Laws which targeted Jews and other minorities.[76] Germany also reacquired control of the Saarland in 1935,[77] remilitarised the Rhineland in 1936, annexed Austria in 1938, annexed the Sudetenland in 1938 with the Munich Agreement, and in violation of the agreement occupied Czechoslovakia in March 1939.[78] Kristallnacht (Night of Broken Glass) saw the burning of synagogues, the destruction of Jewish businesses, and mass arrests of Jewish people.[79]
【参考译文】1935年,纳粹政权退出了《凡尔赛条约》,并颁布了针对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纽伦堡法令》。[76]1935年,德国还重新获得了萨尔兰的控制权,[77]1936年对莱茵兰进行了再军事化,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8年根据《慕尼黑协定》吞并了苏台德地区,并于1939年3月违反了该协定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78]在“水晶之夜”(碎玻璃之夜),犹太人的会堂被焚毁,犹太人的企业被破坏,大量犹太人被捕。[79]

通过赤字财政政策,由政府支持的经济复兴计划开始实施,主要着重于公共工程领域。1934年的公共工程项目中,170万德国民众投入工作,由此获得收入和社会福利[参 32]。最为著名的工程项目为全国高速公路[参 33]。其他重要建设项目包括水力发电项目鲁尔大坝、供水项目如齐利尔河大坝及交通枢纽如茨维考火车站[参 34]。此后五年内,失业率大幅度下跌,时均和周均薪酬上升[参 35]

1935年,当局宣布不再履行《凡尔赛条约》,并颁布纽伦堡法案,针对犹太人及其他少数族群。德国亦于1935年收回萨尔[书 34],于1938年吞并奥地利,并于1939年初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希特勒政府同苏联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划分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条约签署后,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展开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展开[参 36][参 37]。作为回应,英、法亦对德国宣战[参 38]。1940年春,德国攻克丹麦及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并在德军近乎占领法国全境后迫使其签订停战协定。同年,英国抵御德国的空中攻势。1941年,德国入侵南斯拉夫希腊苏联。至1942年,德国及其他轴心国占领欧洲和北非大部分地区,但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获胜,盟军夺回北非入侵意大利,德国连续遭遇失败[参 36]。1944年6月,西方盟军在法国登陆,法国复国,并且加入反击德国的行动。苏联向东欧推进;年末,西方盟军已进入德国境内,德军最后一次反攻未果。在希特勒于柏林战役自杀身亡后,1945年5月8日,美、英、法、苏攻入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终结[参 39]

在日后称犹太人大屠杀中,纳粹对少数族裔进行迫害,并通过集中营灭绝营对其所称劣等种族进行种族灭绝。超过1,000万平民被系统性杀害,包括600万犹太人、220,000至1,500,000罗姆人、275,000身心障碍者、数千耶和华见证人、数千同性恋者及成千上万政治和宗教异见者[参 40]。在占领区内的政策导致270万波兰人死亡[参 41]、130万乌克兰人[参 42]、及近280万苏联战俘[参 42][参 43]。德国约有320万至530万士兵阵亡[参 44],近200万平民死亡[参 45]前东部领土的损失导致近1,200万德意志裔人被由东欧驱逐。其战前领土损失近四分之一。战略轰炸及地面战事导致许多城市及文化遗产被摧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纳粹政权参与者于纽伦堡审判中接受战争罪审判[参 46]

2.6 东西德分裂时期 | East and West Germany

Main articles: History of Germany (1945–1990), Allied-occupied Germany, West Germany, and East Germany【主要条目:德国历史(1945-1990)、盟军占领下的德国、西德和东德】

主条目:西德东德

于德国投降后,德国领土及柏林由同盟国中的四强美、英、法、苏分区占领,这些地区接受650万名来自东部领土的德意志人[参 47]。1949年5月23日,法国、英国及美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年10月7日,苏联占领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一般也以西德及东德称之。东德首都设于柏林,西德将波恩设为临时首都,以强调两国分治仅为暂时性的现状[参 48]

西德为议会民主制共和国,采行“社会市场经济”。自1948年起,西德成为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受援国之一,通过援助重建其工业基础[参 49]。1949年康拉德·阿登纳当选为首任联邦总理,并任至1963年。在他和路德维希·艾哈德领导之下,西德自1950年代起经历长期的经济增长,被称为经济奇迹[参 50]。1955年西德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参 51],并为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创始国[参 52]

东德为一东方集团国家,苏联通过其军力和华沙条约组织在政治和军事上对其进行控制。虽然其名义上为民主国家,政治权力仅由德国统一社会党高官(政治局成员)行使,并由控制社会诸多领域的秘密机构斯塔西支持[参 53]。民主德国采行苏联式统治经济,后成为经济互助委员会成员国[参 54]。虽然东德官方对其社会政策进行大规模宣传,并鼓吹西德入侵威胁,诸多东德公民仍然向往西德的政治自由及经济繁荣[参 55]。1961年建成的柏林墙旨在阻止东德人逃亡西德,成为冷战的象征之一[参 24]。在此罗纳德·里根于1987年6月12日发表《推倒这堵墙!》演说,与约翰·肯尼迪于1963年6月26日的《我是柏林人》演讲相应合。1989年柏林墙倒塌成为共产主义垮台两德统一东德转型的象征[参 56]

东、西德间的紧张关系在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于1970年代初期通过东方政策稍获缓解[书 35]。1989年夏,匈牙利放弃铁幕并开放边界,数千名东德国民经匈牙利成功进入西德,事件也对东德造成冲击,大型抗议活动获得更多支持。东德当局放松边境限制,使东德居民能自由前往西德旅游,以维持东德的国家地位,而实际上此举加速了转向改革的进程。1990年9月12日,四个占领国签署《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放弃其在投降书中获得的权力,德国重获完整主权。由此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前东德五个联邦州重新建立并加入德国[参 24]

2.7 两德统一与欧盟 | Reunified Germany and the European Union

主条目:两德统一两德统一以来德国历史 / Main articles: German reunification and History of Germany since 1990

两德统一以来的德国被认为是西德的扩大延续而非改朝换代,由此其获得西德在所有国际组织中的成员资格[参 58]。根据1994年《柏林-波恩法案》,柏林重新成为统一德国首都,而波恩则获得“联邦城市”(Bundesstadt)这一独有地位,保有一些联邦机关[参 59]。政府迁移于1999年全部完成[参 60]1998年选举德国社会民主党政治家格哈特·施罗德当选首位红绿联盟德国总理,与联盟90/绿党共同组建政府。

东德经济的现代化及集合为一长期过程,计划至少持续至2019年,每年由西部向东部转移金额近800亿欧元[参 61]

自统一后,德国在欧洲联盟中日渐扮演重要角色。1992年德国与其欧洲伙伴共同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9年建立欧元区,2007年签署《里斯本条约[参 62]。德国派出维和部队以稳定巴尔干地区局势,并在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后,以北约成员身份派出军队维护阿富汗安全局势[参 63]。由于国内法律规定德国只能部署军队进行国防行动,这些举措产生一定的争议[参 64]

2005年选举后,基督教民主联盟领袖安格拉·默克尔成为首位女性德国总理[参 24]。2009年德国政府批准一项总额达5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保护其产业免受经济危机冲击[参 65]

2009年,默克尔领导下自由保守联盟当政。2013年,第三届默克尔内阁组建大联合政府。21世纪的德国主要政治目标包括推进欧洲统合、向可持续能源进行转移(Energiewende)、平衡预算、提升生育率及高科技主导的德国经济未来转型(“工业4.0”)[参 66]

2015年德国受到欧洲移民危机的影响,其为多数进入欧盟移民的最终目的地。其接受超过一百万难民,并通过配额机制将移民根据税收及人口密度分配至各州[参 67]

2021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社民党取得多数席次。同年12月8日,社民党政治家奥拉夫·朔尔茨于宣誓就任德国总理,并与绿党自由民主党共组中间偏左红绿灯联合政府[参 68][参 69]

2022年2月13日,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再次当选德国联邦总统,成为首位连任的社民党总统[参 70]

3. 地理 | Geography

主条目:德国地理 / Main article: Geography of Germany

在地区分类上德国属于西欧中欧,北与丹麦相连,东面与波兰捷克接壤,东南临奥地利,西南偏南为瑞士,西同法国卢森堡比利时相界,西北毗荷兰。其领土大部分位于北纬47至55度,东经5至16度间。德国北濒北海,东北偏北临波罗的海,于奥地利及瑞士边界同中欧第三大湖博登湖相邻[参 71]。德国国土面积为357,021平方千米(137,847平方英里),包括349,223平方千米(134,836平方英里)陆地及7,798平方千米(3,011平方英里)水域,为欧洲面积第7大国家及世界面积第62大国家[参 72]

德国地势总体南高北低,高度由位于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向位于西北的北海海岸及东北的波罗的海[德国人称之为东海(德语:Ostsee)]海岸递减[书 36]。其最高点为楚格峰(阿尔卑斯山),海拔2,962米(9,718英尺),最低点为威尔士特马斯克(北德低地),海拔为海平面以下3.54米(11.6英尺)。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等大河穿流而过德国中部的森林高地及北部低地。阿尔卑斯山地区的冰川正逐渐经历消退。德国重要自然资源包括铁矿、煤矿、草木灰、木材、褐煤、铜、天然气、盐、镍、耕地及水[参 72]

3.1 气候 | Climate

德国大多数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书 37]。此地区气候因墨西哥湾暖流向北延伸的北大西洋漂流而较为温和,而该暖流较温暖的海水影响北海周边区域。

德国年均降水量为789毫米(31英寸),无稳定的干燥期。冬季温和,夏季温暖,气温可超30 °C(86 °F[参 73]

德国东部偏向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较常出现长时间的干燥。德国中部及南部地区为海洋性气候及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带,最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气温较低,德国中部的高地属山地气候,气温较低且降雨较多[参 73]

From February 2019 – 2020, average monthly temperatures in Germany ranged from a low of 3.3 °C (37.9 °F) in January 2020 to a high of 19.8 °C (67.6 °F) in June 2019.[117] Average monthly precipitation ranged from 30 litres per square metre in February and April 2019 to 125 litres per square metre in February 2020.[118] Average monthly hours of sunshine ranged from 45 in November 2019 to 300 in June 2019.[119]
【参考译文】从2019年2月至2020年,德国的平均月气温在2020年1月的最低3.3°C(37.9°F)到2019年6月的最高19.8°C(67.6°F)之间。[117]平均月降水量在2019年2月和4月的每平方米30升至2020年2月的每平方米125升之间。[118]平均每月日照时长在2019年11月的45小时至2019年6月的300小时之间。[119]

3.2 生物多样性 | Biodiversity

德国国土可分为两个生态区域,分别为欧洲-地中海山地混和林东北大西洋大陆架海洋生态系[参 74]。于2008年,德国土地利用以耕地(34%)、林地(30.1%)为主,其次为永久放牧区(13.4%)及居住区、街道(10.8%)[参 75]

动植物为中欧地区常见的物种,山毛榉橡树及其他落叶林构成森林的三分之一,松柏则因重新造林而增加,云杉冷杉为高山地区主要林相,落叶松多生长于砂质土壤。另存在多种蕨类真菌苔藓类。主要野生动物包括鹿野猪盘羊野兔河狸[书 38]

德国国家公园包括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瓦登海国家公园亚斯蒙德国家公园前波莫瑞潟湖地区国家公园米利茨国家公园下奥得河河谷国家公园哈尔茨国家公园萨克森小瑞士国家公园、巴伐利亚森林国家公园[参 76]。德国境内共有超过400家动物园及动物公园,数量居世界之冠[参 77]柏林动物园为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动物园,展示物种超过1,500种,为世界上展示物种最多的动物园[参 78]

3.3 城市

参见:德国城市列表德国城市列表 (按人口排列)德国大都市区

德国有诸多大型城市,共有11个官方认定的德国大都会区。其中最大的为莱茵-鲁尔都会区,2008年人口达1,170万,包括杜塞尔多夫北莱茵-威斯特法伦首府)、科隆波恩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波鸿[参 79]

4. 政治 | Politics

Main articles: Politics of Germany, Taxation in Germany, and Federal budget of Germany
【主要条目:德国政治、德国税收和德国联邦预算】

主条目:德国政治

德国为采行议会制代议民主制联邦共和国,其政治体制于1949年的《基本法》架构下运行[书 39],修改基本法通常须联邦议院及联邦参议院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基本法的核心原则包括人性尊严、权力分立、联邦组织架构及依循法治[参 80]

联邦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2017年3月19日就任)为国家元首,仅具象征性,权利及责任由联邦大会选举产生;联邦大会由联邦议院全体议员及各州议会选出与联邦议院同等数量的代表组成,其中各州代表数量依人口比例分配[书 40]联邦议院议长地位仅次于联邦总统,由联邦议院选举产生,负责议院日常事务。总理为政府首脑及位阶第三高者,由联邦议院选任后经联邦总统任命[参 24]

联邦总理(奥拉夫·朔尔茨,2021年12月8日就任)为政府首脑并行使行政权,其职责类似于其他采行议会民主制国家的首相。联邦立法权则由联邦议院联邦参议院行使,两院共同组成国家立法机关。联邦议院代表由比例代表制联立制直接选举产生[参 72];联邦参议院代表则由各州政府成员代表出任,代表各州利益[参 24]

自1949年起,基督教民主联盟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主导政党,至今总理皆由这两党党员出任,但规模较小的自由民主党(1949年至2013年在议会中拥有席位)及联盟90/绿党(自1983年在议会中拥有席位)亦为议院中重要力量[参 81]

德国债务-GDP比在2010年达到最高(80.3%),在此后逐渐下降[参 82]。根据欧洲统计局数据,2015年德国政府净债规模达到2.152万亿欧元,占其GDP的71.9%[参 83]。2015年联邦政府预算盈余达121亿欧元(131亿美元)[参 84]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等信用评级机构对德国评级为最高的AAA级,2016年展望为稳定[参 85]

4.1 法律 | Law

主条目:德国法院体系德国执法机构

Main articles: Law of Germany, Judiciary of Germany, and Law enforcement in Germany
【主要条目:德国法律、德国司法机构、德国执法部门】

德国为欧陆法系国家,其法律体系以罗马法为基础,具有一定日耳曼法成分[书 41]联邦宪法法院为德国最高法院,负责宪政事宜,拥有司法复核[参 24][参 86]。德国的最高法院系统(Oberste Gerichtshöfe des Bundes)分工明确,其中联邦最高法院为民事与刑事案件终审法院,而联邦最高劳工法院联邦最高社会法院联邦最高财政法院联邦最高行政法院则为其他类型案件的终审法院[书 42]

在国家层面,刑法及私法分别编著为《德国刑法典》及《德国民法典》。德国刑罚制度以矫正罪犯及保护公众为目标[参 87]。除轻微犯罪(由单一职业法官审判)及严重政治犯罪外,所有案件均采用混合审判制,由公民陪审团同职业法官一同审案[参 88][参 89]行政法的许多部分由各州自行负责。

德国现行的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最初是联邦德国的宪法,在东、西德统一后成为德国的正式宪法;而德国基本法是少数不以“宪法”命名的国家根本大法

德国没有死刑,基本法第102条中明文规定废除死刑;而有证据显示,联邦德国的废死,最早来自右翼政党的提案,原先目的并非是一般罪行的凶手,而是企图阻碍盟军对战犯执行死刑[参 90];但实际上废死并无影响战犯的处决,也被认为无法对其法院有拘束力,所以相关处决则持续到1951年。详情可见德国死刑制度一文。

As of 2016, Germany’s murder rate stood at a low of 1.18 murders per 100,000.[146] In 2018, the overall crime rate fell to its lowest since 1992.[147]
【参考译文】截至2016年,德国的谋杀率为每10万人中有1.18起,处于较低水平。[146]2018年,总体犯罪率降至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47]

Same-sex marriage has been legal in Germany since 2017, and LGBT rights are generally protected in the nation.[148]
【参考译文】自2017年起,同性婚姻在德国已合法化,德国普遍保护LGBT群体的权利。[148]

4.2 行政区划 | Constituent states

主条目:德国行政区划

参见:联邦州 (德国)

Main articles: States of Germany, Federalism in Germany, and List of current Minister-presidents of the German federal states【主要条目:德国各州、德国联邦制、德国各联邦州现任部长总统名单】

德国由16个州组成,16个州共同组成国家(德语:Länder)整体[参 91]。各州拥有其州宪法[参 92],并对其内部事务有相当大的自治权限。由于各州在领土面积及人口数量上具有差异,尤其是城邦(Stadtstaaten)与具较大领土的州(Flächenländer)间的差异,而于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黑森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萨克森设有22个一级行政区[性质上为州政府的派出管理机构[书 43]],管理地方事务。截至2013年,德国共分为402个县市级行政区,包括295个县行政区及107个市行政区[参 93]

4.3 国际关系 | Foreign relations

Main article: Foreign relations of Germany / 主条目:德国外交

德国于全球设有229个驻外代表机构[参 97]并与196个国家维持邦交关系[参 98]。2011年,德国为欧盟第一大预算出资国(占20%)[参 99]及联合国第三大预算出资国(占8%)[参 100]。德国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八大工业国组织二十国集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德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法国保持紧密结盟,并为欧盟重要成员,德国亦致力于促进欧洲各国政治、防御及安全机构整合[参 101][参 102]

德国的援助发展政策独立于外交政策,由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规划,并由执行机构执行,德国政府将援助发展政策视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参 103],德国的援助总额仅次于美国及法国[参 104][参 105]

冷战期间,德国被铁幕分割,象征东、西势力于紧张关系并成为欧洲的政治战场。维利·勃兰特东方政策在1970年代的缓和政策中相当重要[参 106]。1999年,由总理格哈特·施罗德领导的政府对德国的国际政策重新定义,并派遣德国军队参与北约组织于科索沃的行动,为德国军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次进行作战[参 107]。德国政府与美国紧密政治结盟[参 24],1948年的马歇尔计划及文化联系促成德、美两国紧密关系,但施罗德口头反对伊拉克战争暗示著大西洋主义的结束,德美关系也较为低荡[参 108];而德国与美国间互为重要经济伙伴,德国出口品中8.8%输往美国,进口品中来自美国者占6.6%[参 109]默克尔就任总理后提出强调自由民主人权等理念的“价值观外交”。[参 110][参 111][参 112][参 113][参 114]

2021年,驻德美军人数为33,900人,美军在德国境内有119个军事基地。

4.4 军事 | Military

主条目:德国联邦国防军 / Main article: Bundeswehr

德国的武装部队为“联邦国防军”,由陆军(包括特种部队)、海军空军三大军种及中央医务军基础军(含后勤、防谍及宪兵等部队)两大跨军种部队组成。德国军费总支出为世界第9高[参 115],2015年这一数额为329亿欧元,约占其GDP的1.2%,远低于北约要求的2.0%[参 116]

In response to the 2022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Chancellor Olaf Scholz announced that German military expenditure would be increased past the NATO target of 2%, along with a one-time 2022 infusion of 100 billion euros, representing almost double the 53 billion euro military budget for 2021.[162][163] In 2023, military spending according to NATO criteria amounted to $73.1 billion, or 1.64% of the country’s GDP, well below the NATO target of 2%. In 2024, Germany reported $97.7 billion to NATO, exceeding the NATO target of 2% at 2.12% of GDP.[164]
【参考译文】针对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宣布,德国将增加军费开支,超过北约2%的目标,并在2022年一次性追加1000亿欧元,几乎是2021年530亿欧元军费预算的两倍。[162][163]根据北约的标准,2023年德国的军费开支为731亿美元,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4%,远低于北约2%的目标。2024年,德国向北约报告的军费开支为977亿美元,占GDP的2.12%,超过了北约2%的目标。[164]

As of May 2024, the Bundeswehr has a strength of 180,215 active soldiers and 80,761 civilians.[165] Reservists are available to the armed forces and participate in defence exercises and deployments abroad.[166] Until 2011, military service was compulsory for men at age 18, but this has been officially suspended and replaced with a voluntary service.[167][168] Since 2001 women may serve in all functions of service without restriction.[169] According to the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Germany was the fifth-largest exporter of major arms in the world from 2019 to 2023.[170]
【参考译文】截至2024年5月,德国联邦国防军拥有180,215名现役军人和80,761名文职人员。[165]后备役人员可供武装部队调用,并参与国防演习和国外部署。[166]截至2011年,18岁男性需服兵役,但这一制度已被正式暂停,取而代之的是自愿服役。[167][168]自2001年起,女性可在无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担任所有军职。[169]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称,2019年至2023年,德国是全球第五大军火出口国。[170]

In peacetime, the Bundeswehr is commanded by the Minister of Defence. In state of defence, the Chancellor would become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Bundeswehr.[171] The role of the Bundeswehr is described in the Constitution of Germany as defensive only. But after a ruling of the Federal Constitutional Court in 1994, the term “defence” has been defined not only to include protection of the borders of Germany, but also crisis reaction and conflict prevention, or more broadly as guarding the security of Germany anywhere in the world. As of 2017, the German military has about 3,600 troops stationed in foreign countries as part of 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 forces, including about 1,200 supporting operations against Daesh, 980 in the NATO-led Resolute Support Mission in Afghanistan, and 800 in Kosovo.[172][173]
【参考译文】在和平时期,联邦国防军由国防部长指挥。在防御状态下,总理将成为联邦国防军的总司令。[171]德国《基本法》规定,联邦国防军的作用是仅具有防御性。但联邦宪法法院1994年的一项裁决将“防御”一词的定义扩大,不仅包括保卫德国边境,还包括危机应对和冲突预防,或更广泛地理解为在世界任何地方保卫德国的安全。截至2017年,德国军队约有3600名士兵驻扎在国外,作为国际维和部队的一部分,其中包括约1200名参与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980名参与北约领导的阿富汗“坚定支持使命”、以及800名驻科索沃的士兵。[172][173]

根据德国宪法,联邦国防军仅具国防职责,但1994年联邦宪法法院裁定“国防”一词不仅包括保卫德国国境,还包括危机应对及冲突预防,广至保卫世界范围内德国的安全。截至2015年1月,德国军队约有2,370人在海外进行国际维和任务,包括北约主导的驻阿富汗国际维和部队,850人部署于阿富汗和乌兹别克斯坦,670人部署于科索沃,120人同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部署于黎巴嫩[参 122]

2011年以前,年满18岁男性须服6个月义务役,基于宗教或道德因素不愿服兵役者得参加与役期等长的公共服务,或志愿参与志愿消防局红十字会等急救机构6年。2011年后,义务兵役停止,改为志愿兵役制[参 123][参 124]

5. 经济 | Economy

Main articles: Economy of German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Germany, and List of German inventions and discoveries【主要条目:德国经济、德国科学与技术、德国发明与发现列表】

主条目:德国经济

Germany has a social market economy with a highly skilled labour force, a low level of corruption,[175] and a high level of innovation.[176] It is the world’s third-largest exporter and third-largest importer,[4] and has the largest economy in Europe by nominal GDP, which is also the world’s third-largest economy by nominal GDP[177] and sixth-largest by PPP-adjusted GDP.[178] Its GDP per capita measured in purchasing power standards amounts to 121% of the EU27 average.[179] The country’s service sector contributes approximately 69% of the total GDP, industry 31%—with Germany having the largest manufacturing sector in Europe—and agriculture 1% as of 2017.[4] The unemployment rate published by Eurostat amounts to 3.2% as of January 2020, which is the fourth-lowest in the EU.[180]
【参考译文】德国拥有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力技能水平高、腐败程度低[175],创新能力强[176]。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4],按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德国拥有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177],按购买力平价(PPP)调整后的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则位居世界第六[178]。按购买力标准衡量,德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欧盟27国平均水平的121%[179]。截至2017年,德国的服务业【中文词条:(包括通讯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的约69%,工业占31%(德国拥有欧洲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农业占1%[4]。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1月,德国的失业率为3.2%,在欧盟中位列第四低[180]。

德国为欧洲单一市场(消费者数量超过5.08亿)的组成部分。多项国内商业政策通过欧盟成员国协定及欧盟立法协调制订。2002年德国推行欧洲共同货币欧元[参 132][参 133]。作为欧元区成员国(总人口近3.38亿),德国的货币政策由总部设于欧洲大陆金融中心法兰克福欧洲中央银行制订。

In 2017, the country accounted for 28% of the eurozone economy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182]
【参考译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7年,德国占欧元区经济的28%。[182]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Germany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competitive and innovative in the world,[185] and is the sixth-largest by production as of 2021. Germany is home to Volkswagen Group,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automotive manufacturer by vehicle production.[186]
【参考译文】德国的汽车工业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创新力的汽车工业之一[185],截至2021年,按产量计算居世界第六位。德国是大众集团的所在地,该集团按汽车产量计算是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186]。

The top ten exports of Germany are vehicles, machinery, chemical goods, electronic products, electrical equipments, pharmaceuticals, transport equipments, basic metals, food products, and rubber and plastics.[188]
【参考译文】德国十大出口产品包括车辆、机械、化工产品、电子产品、电气设备、药品、运输设备、基础金属、食品和橡胶及塑料制品。[188]

Of the world’s 500 largest stock-market-listed companies measured by revenue in 2023, the Fortune Global 500, 32 are headquartered in Germany.[189] 30 major Germany-based companies are included in the DAX, the German stock market index which is operated by Frankfurt Stock Exchange.[190] Well-known international brands include Mercedes-Benz, BMW, Volkswagen, Audi, Porsche, Opel, Siemens, Allianz, Adidas, Puma, Hugo Boss, SAP SE, Bosch and Deutsche Telekom.[191] Berlin is a hub for startup companies and has become the leading location for venture capital funded firms in the European Union.[192] Germany is recognised for its large portion of specialise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known as the Mittelstand model.[193] These companies represent 48% of the global market leaders in their segments, labelled hidden champions.[194]
【参考译文】在2023年按收入衡量的世界500家最大上市公司榜单(即《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有32家公司的总部位于德国。[189]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运营的德国股市指数DAX中,有30家主要的德国公司。[190]知名国际品牌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奥迪、保时捷、欧宝、西门子、安联、阿迪达斯、彪马、雨果博斯、思爱普(SAP SE)、博世和德国电信。[191]柏林是初创公司的中心,已成为欧盟风险投资公司的首选地点。[192]德国以其众多的专业中小企业而著称,这些企业被称为“中型企业模式”。[193]这些企业在各自领域占全球市场领导者的48%,被称为“隐形冠军”。[194]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fforts form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German economy,[195] with the country ranking fourth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 since 2005.[196] In 2018, Germany ranked fourth globally in terms of number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197] and third in the quality-adjusted Nature Index in 2023.[198]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Germany include the Max Planck Society, the Helmholtz Association, and the Fraunhofer Society and the Leibniz Association.[199] Germany is the largest contributor to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200] Germany was ranked 9th in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in 2024.[201]
【参考译文】研发工作是德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5]自2005年以来,德国在研发支出方面一直位居世界第四。[196]2018年,德国在全球科学和工程研究论文发表数量方面排名第四,[197]而在2023年经过质量调整的《自然》指数中排名第三。[198]德国的研究机构包括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亥姆霍茨联合会、弗朗霍夫协会和莱布尼茨协会。[199]德国是欧洲航天局的最大出资国。[200]在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德国位列第九。[201]

5.1 基础设施 | Infrastructure

Main articles: Transport in Germany, Energy in Germany, Telecommunications in Germany, and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in Germany
【主要条目:德国的交通、德国的能源、德国的电信以及德国的供水和卫生设施】

5.1.1 交通

主条目:德国交通

德国位于欧洲中心位置,为欧洲大陆重要的交通枢纽[参 141],拥有稠密的道路交通网[参 142]。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高速公路的国家,已有80多年的历史,总里程约1.3万公里,居世界第六,而且有约70%高速路段无速度限制[参 143]。德国的普通公路分为联邦级、州级和乡镇级三等,一般规定的最高车速为100公里/小时,市区内为50公里/小时,住宅区内一般只允许30公里/小时。德国获准行驶的机动车约4,000多万辆,人均0.63辆(2008年)[参 130]。近年来,德国政府大力推行一系列优惠措施,公众巴士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和接受。此后自行车也悄悄进入城市交通,许多城市有自行车路线,并修建自行车高速公路[参 144][来源可靠?]

德国的铁路总长度近5万公里,居世界前十位。德国亦建立起多中心的高速铁路网,联通德国主要城市及周边国家,其营运速度最高达300公里每小时[参 145]。1994年,德国联邦铁路德国国营铁路合并,实现私有化,成为德国铁路股份公司(DB)。2014年,德国政府对德国铁路公司补贴170亿欧元[参 146]

汉莎航空是德国最大的航空企业。法兰克福机场慕尼黑机场为德国最大机场,二者均为汉莎航空的枢纽机场,其中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是欧洲第三、世界第八大机场,也是欧洲货运量和起降量第二大机场;柏林-泰格尔机场杜塞尔多夫机场则为柏林航空枢纽机场[参 147]

目前德国的内河年货运量在2亿吨以上,约占全国货运总量的1/4。其中莱茵河承担约2/3的水路运量,被称为“欧洲黄金水道”。基尔运河它是世界上运量最大的人工水道之一,方便波罗的海北海间的航运。德国的主要港口有汉堡不来梅哈芬威廉港吕贝克罗斯托克。其中汉堡港,是欧洲第三大、世界第九大港口,有“德国通向世界的门户”之称[参 148]。2012年落成的威廉港集装箱港区是德国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水深达18米,与汉堡港作为传统的通商口岸形成良好的互补[参 149]

5.1.2 能源

In 2019, Germany was the world’s seventh-largest consumer of energy.[208] All nuclear power plants were phased out in 2023.[209] Germany meets its power demands using 40% renewable sources, and has been called an “early leader” in solar and offshore wind.[210][211] The country is committed to the Paris Agreement and several other treaties promoting biodiversity, low emission standards, and water management.[212][213][214] Germany’s household recycling rate is among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at around 65%.[215] The country’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per capita were the ninth-highest in the EU in 2018, but these numbers have been trending downward.[216][217] The German energy transition (Energiewende) is the recognised move to a sustainable economy by means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renewable energy, with the country being called “the world’s first major renewable energy economy”.[218][219][211] Germany has reduced its primary energy consumption by 11% between 1990 and 2015[220] and set itself goals of reducing it by 30% by 2030 and by 50% by 2050.[221]
【参考译文】2019年,德国是世界第七大能源消费国。[208]2023年,德国已全面淘汰核电站。[209]德国40%的电力需求由可再生能源满足,在太阳能和海上风电领域被称为“早期领导者”。[210][211]德国致力于《巴黎协定》和多项旨在促进生物多样性、低排放标准和水资源管理的其他条约。[212][213][214]德国的家庭回收率居世界前列,约为65%。[215]2018年,德国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在欧盟中排名第九,但这些数字呈下降趋势。[216][217]德国能源转型(Energiewende)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向可持续经济转型的公认举措,德国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主要可再生能源经济体”。[218][219][211]1990年至2015年间,德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减少了11%,[220]并设定了到2030年减少30%、到2050年减少50%的目标。[221]

5.2 企业

2014年,以上市公司营业额排名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有28家企业的总部设在德国。德国DAX指数则由30家市值最大的德国公司组成。著名国际品牌包括梅赛德斯-奔驰BMWPUMASAP福斯汽车奥迪西门子安联爱迪达保时捷DHL[参 137]

德国亦有大量具备专业技术的中小型企业(其模式称Mittelstand)。约有1,000家此类企业在各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被称为隐形冠军企业[参 138]。柏林为创业公司的重要枢纽,亦为欧盟诸多风险投资支持公司的所在地[参 139]

如下为2014年最大的德国企业[参 140]

5.3 科技

20世纪初至今德国共有10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参 159],在科学领域(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优势明显[参 160][参 161]。 德国拥有一整套结构完善、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科研体系。高等院校、独立研究机构、企业科研机构是德国科研体系的三大支柱。德国共有300余所大学及专科学院和众多独立科研机构,如马普学会拥有79个研究所、弗劳恩霍夫协会拥有48个研究所,此外还有亥姆霍兹联合会、16个国家研究中心以及84个“蓝名单”科研机构。德国研究开发的资金来源除了政府之外还有企业、非盈利机构、高校、国外投资等,2013年共计797亿欧元,占德国国内生产毛额的2.84%[参 162]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每年颁予10名科学家或学术研究者,奖金最高为250万欧元,为世界上资助研究奖金最高者之一[参 163]。德国目前重点科技领域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信息及通信技术、生物技术、卫生、环保、新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海洋、地球科学、国防等。不过,经济咨询公司BDO及汉堡世界经济研究所联合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德国在高科技研究领域开始落伍,2012年至2014年,德国每百万人口申请专利数量为916个,在百万人口专利数量方面世界排名第五[参 164]

爱因斯坦普朗克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奠基者,维尔纳·海森堡马克斯·玻恩并进一步发展[参 165]威廉·伦琴发现X射线,并于1901年获得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参 166]奥托·哈恩放射放射化学领域的先驱,并发现核裂变[参 167]费迪南德·科恩罗伯特·科赫建立微生物学。德国还有高斯莱布尼茨数学家。德国也有许多著名发明家及工程师,如汉斯·盖革发明盖革计数器康拉德·楚泽建造首部全自动数位电脑[参 168]斐迪南·冯·齐柏林奥托·李林塔尔戈特利布·戴姆勒鲁道夫·狄塞尔胡戈·容克斯卡尔·本茨等人形塑现代汽车及航空运输科技[参 169]航空航天工程沃纳·冯·布劳恩开发第一枚太空火箭,而后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发土星5号运载火箭,使阿波罗计划得以实现。海因里希·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对现代电信发展相当重要[参 170]。位于格赖夫斯瓦尔德文德尔施泰恩7-X具有一研究聚变能的设施[参 171]

5.4 旅游 | Tourism

主条目:德国观光 / Main article: Tourism in German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ravel and tourism combined directly contribute over €105.3 billion to German GDP. Including indirect and induced impacts, the industry supports 4.2 million jobs.[222] As of 2022, Germany is the eighth-most-visited country.[223] Its most popular landmarks include Cologne Cathedral, the Brandenburg Gate, the Reichstag, the Dresden Frauenkirche, Neuschwanstein Castle, Heidelberg Castle, the Wartburg, and Sanssouci Palace.[224] The Europa-Park near Freiburg is Europe’s second-most popular theme park resort.[225]
【参考译文】国内和国际旅游合计直接为德国国内生产总值贡献了1053亿欧元以上。考虑到间接和诱发影响,该行业提供了420万个工作岗位。[222]截至2022年,德国是到访人数第八多的国家。[223]其最著名的地标包括科隆大教堂、勃兰登堡门、德国国会大厦、德累斯顿圣母教堂、新天鹅堡、海德堡城堡、瓦特堡和无忧宫。[224]位于弗赖堡附近的欧洲公园是欧洲第二受欢迎的主题公园度假区。[225]

此外,超过30%的德国国民在本国度假,国内访客最多的州为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德国11,116个乡镇中在旅游局登记的约有4000个,其中310个获得疗养地或海水浴场的认证。德国国内及国际旅游对GDP的直接贡献数额达到432亿欧元;将间接因素包括在内后,旅游业贡献4.5%的GDP,并提供两百万个就业岗位(占总就业的4.8%)[参 176]

德国以其多元的旅游线路闻名,包括南部从维尔茨堡菲森浪漫之路;西部穿越普法尔茨葡萄酒产区葡萄酒之路;从曼海姆海尔布隆纽伦堡一直延伸到捷克首都布拉格城堡之路;从波罗的海博登湖纵贯德国南北长达2900公里的大道之路;还有从德国北部的易北河瑞士边境博登湖德国木构架之路,将桁架这一建筑形式的重要代表串联起来[参 177][参 178]。另外德国还有6.135个博物馆、366剧院、34主题公园、4万5千个网球场、648个高尔夫球场、122个自然公园,徒步旅行的线路达19万公里,自行车线路4万公里。

德国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遗产数量达41个,包括雷根斯堡班贝格吕贝克奎德林堡魏玛施特拉尔松德维斯马的历史城区等38项文化遗产和麦塞尔化石坑瓦登海古山毛榉森林等3项自然遗产。德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包括新天鹅堡科隆主教座堂德国国会大厦皇家宫廷啤酒屋海德堡城堡茨温格宫柏林电视塔亚琛主教座堂。位于弗莱堡欧洲公园是欧洲第二受欢迎的主题公园[参 179]

6. 人口统计 | Demographics

Main articles: Demographics of Germany and Germans / 主条目:德国人口德意志人

With a population of 84.7 million according to the 2023 German census,[226] Germany is the most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European Union, the second-most populous country in Europe after Russia,[4][g] and the nineteenth-most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world. Its population density stands at 227 inhabitants per square kilometre (590 inhabitants/sq mi). The fertility rate of 1.57 children born per woman (2022 estimates) is below the replacement rate of 2.1 and is one of the lowest fertility rates in the world.[4] Since the 1970s, Germany’s death rate has exceeded its birth rate. However, Germany is witnessing increased birth rates and migration rate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010s. Germany has the third old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with an average age of 47.4 years.[4]
【参考译文】根据2023年德国人口普查,德国人口为8470万,[226]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4][g]同时是世界人口第十九多的国家。其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27人(每平方英里590人)。每位女性生育1.57个孩子(2022年估算数据),低于更替水平2.1,也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4]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的死亡率一直高于出生率。然而,自2010年代初以来,德国的出生率和移民率均有所上升。德国的人口平均年龄为47.4岁,是世界上人口平均年龄第三高的国家。[4]

四个颇具规模的族群因其祖先在相应区域长期定居,被称为“国家少数民族”[参 189]。在北端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有近50,000名丹麦裔[参 189];在萨克森勃兰登堡卢萨蒂亚地区有近60,000名斯拉夫裔索布人罗姆人辛提人生活于联邦全境;弗里斯兰人则生活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西岸及下萨克森西北部[参 189]。近500万德国人生活在海外[参 190]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is the second-most popular immigration destination in the world.[229] In 2015, following the 2015 refugee crisis, the Population Divis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listed Germany as host to the second-highest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migrants worldwide, about 5% or 12 million of all 244 million migrants.[230] Refugee crises have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population increases;[231] for example, the major influx of Ukrainian immigrants following the 2022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meaning over 1.06 million refugees from Ukraine were recorded in Germany as of April 2023.[232] As of 2019, Germany ranks seventh among EU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e percentage of migrants in the country’s population, at 13.1%.[233] In 2022, there were 23.8 million people, 28.7 percent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who had a migration background.[234]
【参考译文】继美国之后,德国是全球第二大热门移民目的地。[229]2015年,在2015年难民危机之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将德国列为全球第二大国际移民接纳国,约占全球2.44亿移民总数的5%或1200万人。[230]难民危机导致人口大幅增加;[231]例如,在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大量乌克兰移民涌入,截至2023年4月,德国记录的乌克兰难民已超过106万人。[232]截至2019年,按移民占国家人口的比例计算,德国在欧盟国家中排名第七,比例为13.1%。[233]2022年,共有2380万人拥有移民背景,占总人口的28.7%。[234]

Germany has a number of large cities. There are 11 officially recognised metropolitan regions. The country’s largest city is Berlin, while its largest urban area is the Ruhr.[235]
【参考译文】德国拥有众多大城市。全国有11个官方认可的大都市区。德国最大的城市是柏林,而最大的城市地区是鲁尔区。[235]

6.1 移民

此图片遵循CC BY-SA 3.0协议
图片题注:德国的国际移民数量居世界第二[参 191]
图片来源:Kransky

2014年,德国8,100万居民中有近700万无德国国籍,其中96%生活在德国西部,大多数居于城市区域内[参 192][参 193]

1960年代和1970年代,德国政府邀请“客籍工人”移居德国。许多企业在这些工人完成培训后将其留在德国国内继续工作,由此德国的移民人口稳固提升[参 181]。截至2011年,近600万外国公民(占总人口7.7%)在德国注册登记[参 181]

德国联邦统计局将其公民根据移民背景分类。2009年,全国20%居民(超过1,600万人)具有移民或部分移民背景(包括被遣返的德意志裔[参 194]。2010年,在拥有18岁以下子女的家庭中,29%至少父母有一方具有移民背景[参 195]

2015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分部统计德国共有1,200万国际移民,约占全球2.44亿移民的5%,居世界第二位[参 196]。在移民占总人口数量百分比方面,德国位居欧盟第7位,世界第37位。截至2014年,最大的移民族群来自土耳其(2,859,000),其次为波兰(1,617,000)、俄罗斯(1,188,000)和意大利(764,000)[参 197]。自1987年来,近300万德意志人(多数来自前东方集团国家领土)行使其回归权移居德国[参 198]

6.2 宗教 | Religion

Main article: Religion in Germany / 主条目:德国宗教

Further information: Catholic Church in Germany, Evangelical Church in Germany, and History of the Jews in Germany【更多信息:德国天主教教会、德国福音教会、德国犹太人的历史】

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国以来,德国即有近三分之二的新教徒和三分之一的罗马天主教徒,并有为数显著的少数犹太裔。其他宗教信仰者亦存在,但数量非常有限。在1945年后,德国分为东德西德,宗教局势逐渐变化,西德由于移民逐渐多元化,而东德则由于公家马列主义而整体趋于无神论。在两德统一后,多元化趋势得到延续[参 199]

According to the 2022 census, Christianity is the largest religion at 49.7% of the population; 23.1% identified as Protestant and 25.1% as Catholic.[237]
【参考译文】根据2022年人口普查,基督教是德国第一大宗教,信徒占总人口的49.7%;其中23.1%为新教徒,25.1%为天主教徒。[237]

Islam is the second-largest religion in the country.[238] In the 2011 census, 1.9% of respondents (1.52 million people) gave their religion as Islam, but this figure is deemed unreliable because a disproportionate number of adherents of this faith (and other religions, such as Judaism) are likely to have made use of their right not to answer the question.[239] In 2019, there were an estimated 5.3–5.6 million Muslims with a migrant background[h] (6.4–6.7% of the population), in addition to an unknown number of Muslims without a migrant background.[240] Most of the Muslims are Sunnis and Alevis from Turkey, but there are a small number of Shi’ites, Ahmadiyyas and other denominations. Other religions each comprise less than one percent of Germany’s population.[238]
【参考译文】伊斯兰教是德国第二大宗教。[238]在2011年人口普查中,1.9%的受访者(152万人)称自己的宗教信仰为伊斯兰教,但由于该信仰(以及其他宗教,如犹太教)的大量信徒可能行使了不回答这一问题的权利,因此这一数字被认为不可靠。[239]2019年,估计有530万至560万有移民背景的穆斯林(占总人口的6.4%至6.7%),此外还有数量不明的无移民背景的穆斯林。[240]大多数穆斯林来自土耳其,属于逊尼派和阿列维派,但也有少数什叶派、艾哈迈迪派和其他教派的信徒。其他宗教的信徒各占德国总人口不到1%。[238]

地理上,新教主要集中于德国北部、中部和东部,信徒多属福音会,囊括路德宗、改革宗及二者的联合(可追溯至1817年的普鲁士联合教会)。罗马天主教主要集中于南部和西部[参 204]

2011年,33%的德国民众不属于任何官方认可的特别宗教组织[参 201][注 9]无宗教状况在前东德地区及大都市区域相对普遍[参 206][参 207][参 208]

In 2011, formal members of the Jewish community represented no more than 0.2% of the total German population, and 60% of them resided in Berlin.[241] An estimated 80 to 90 percent of these Jews in Germany are Russian-speaking immigrants from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who came to Germany from the 1980s onwards.[242][243]
【参考译文】2011年,正式加入犹太社区的成员不超过德国总人口的0.2%,其中60%居住在柏林。[241]据估计,德国80%至90%的犹太人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苏联移民而来的俄语人群。[242][243]

A study in 2023 estimated that 46.2% of the population are not members of any religious organization or denomination.[244] Irreligion in Germany is strongest in the former East Germany, which used to be predominantly Protestant before the enforcement of state atheism, and in major metropolitan areas.[245][246]
【参考译文】202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46.2%的德国人没有加入任何宗教组织或教派。[244]德国的无神论者在前东德地区最为盛行,该地区在国家无神论实施前以新教为主,此外在大都市地区也很普遍。[245][246]

6.3 语言 | Languages

主条目:德语德国语言 / Main articles: German language and Languages of Germany

德语为德国的官方语言及主要通行语言[参 212],为24个欧盟官方语言之一[参 213],并为3个欧洲联盟委员会工作语言之一。德语是欧洲联盟中第一语言使用者最多的语言,母语者数量约达1亿[参 214]

德国所承认的少数语言包括丹麦语低地德语索布语罗姆语弗里西语,并受欧洲区域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保护。最受广泛使用的移民语言为土耳其语库尔德语波兰语、巴尔干地区语言及俄语。调查显示67%的德国公民能以1种外语沟通,而27%能运用2种或以上外语[参 212]

标准德语英语低地德语荷兰语弗里西语较为相近,同属西日耳曼语支,该语支与东日耳曼语支(绝灭)与北日耳曼语支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该语族也是多数德语词汇的来源[参 215];部分词汇来自拉丁语及希腊语,另有一小部分来自法语,近来多来自英语。德文以拉丁字母书写。德语方言差异可追溯至日耳曼部落时期[于公元前500年在一系列变化下形成的日耳曼语在最初较为统一,但部落间的语言仍有差别,于青铜器时代及铁器时代时的部落迁移,扩大语言间的差异,并于分化、重组中出现多种形式的语言[书 46]],并能从与标准德语在词汇、音韵语法语言变体而分辨[参 216]

6.3+1 教育 | Education

主条目:德国教育 / Main article: Education in Germany

德国教育的监管主要由各州政府负责。非强制性的幼儿园教育向所有三至六岁的儿童开放,而此后的义务教育必须持续至少九年。基础教育一般持续四至六年[参 217]。中等教育根据不同教育级别分为三类传统学校:文理中学,为具有天赋的儿童提供教育并为其准备大学教育;实科中学为中等程度学生就读,为期六年;主干学校[注 12]则提供职业教育[参 218]。综合中学(Gesamtschule)整合中等教育。

双轨教育(Duale Ausbildung)系统之下的技术资格证明与学术学历几乎相当。在此机制下,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可在公司或国营的学校中学习[参 217]。这一模式受到好评,并在世界其他地方得到使用[参 219]

德国大学多为公共机构,传统上学生可免学费学习[参 220]。进入大学一般需要经过中学会考(Abitur),但根据州、学校及学生亦有其他方式。免费教育亦对国际学生开放,这一状况日渐普遍[参 221]。根据2014年OECD报告,德国为国际学习的第三大目的国[参 222]

德国具有相当长的高等教育历史,反映其作为现代经济体的全球地位。一些德国大学历史十分悠久,最古老的为海德堡大学(1386年建立)[参 223],其后为莱比锡大学(1409年)、罗斯托克大学(1419年)和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1456年)[参 224]。1810年自由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创建柏林大学,其办学模式为诸多欧洲及西方大学借鉴。当代德国产生十一所卓越大学,包括柏林洪堡大学、不来梅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蒂宾根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海德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参 225]

6.5 医疗卫生 | Health

主条目:德国医疗制度 / Main article: Healthcare in Germany

Germany’s system of hospitals, called Krankenhäuser, dates from medieval times, and today, Germany has the world’s oldest universal health care system, dating from Bismarck’s social legislation of the 1880s.[259] Since the 1880s, reforms and provisions have ensured a balanced health care system. The population is covered by a health insurance plan provided by statute, with criteria allowing some groups to opt for a private health insurance contract.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ermany’s health care system was 77% government-funded and 23% privately funded as of 2013.[260] In 2014, Germany spent 11.3% of its GDP on health care.[261]
【参考译文】德国的医院体系,称为Krankenhäuser,可追溯到中世纪,如今,德国拥有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全民医疗保健体系,该体系可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俾斯麦的社会立法。[259]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各项改革和规定确保了医疗保健体系的平衡发展。德国人口享受法定医疗保险计划提供的保障,相关规定允许部分群体选择私人医疗保险合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截至2013年,德国医疗保健体系中,77%的资金由政府资助,23%由私人资助。[260]2014年,德国将国内生产总值的11.3%用于医疗保健。[261]

Germany ranked 21st in the world in 2019 in life expectancy with 78.7 years for men and 84.8 years for women according to the WHO, and it had a very low infant mortality rate (4 per 1,000 live births). In 2019, the principal cause of death w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t 37%.[262] Obesity in Germany has been increasingly cited as a major health issue. A 2014 study showed that 52 percent of the adult German population was overweight or obese.[263]
【参考译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9年德国人的预期寿命位列世界第21位,男性平均预期寿命为78.7岁,女性为84.8岁,且婴儿死亡率极低(每1000例活产中死亡4例)。2019年,德国人的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占比37%。[262]德国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主要健康问题。201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52%的德国成年人超重或肥胖。[263]

7. 文化 | Culture

主条目:德国文化 / Main article: Culture of Germany

德国文化在宗教和世俗层面均受欧洲主要思潮及群众运动的塑造。由于其文学家及哲学家对西方文化思想贡献巨大[参 234],德国在历史上也被称作“诗人与思想家之国”(Das Land der Dichter und Denker)[参 235]

德国民间节日传统颇具名望,如慕尼黑啤酒节圣诞传统,包括将临花圈、圣诞剧、圣诞树圣诞蛋糕及其他习俗[参 236][参 237]。截至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德国40项遗产列入其世界遗产名录[参 238]。每个州自行指定其公共节日,而自1990年以来,10月3日即为德国国庆日,称德国统一日[参 239]

21世纪的柏林发展成为世界主要文化中心之一[参 240]。根据安霍尔特-捷孚凯国家品牌指数,2014年德国列50个全球最受尊重国家之首(位于美国、英国及法国之前)[参 241][参 242][参 243]英国广播公司于2013年及2014年的全球民意调查均显示德国为正面影响力最高的国家[参 244][参 245]

As of 2024, UNESCO inscribed 54 properties in Germany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269] There are a number of public holidays in Germany determined by each state; 3 October has been a national day of Germany since 1990, celebrated as the 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 (German Unity Day).[270]
【参考译文】截至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德国54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69]德国的公共假日由各州决定,数量众多;自1990年起,10月3日成为德国的全国性节日,即德国统一日(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270]

7.1 音乐 | Music

Main article: Music of Germany / 主条目:德国音乐

See also: Opera in German【参见:德国的歌剧】

诸多世界著名古典音乐作曲家来自德国。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创作管风琴清唱剧,影响日后包括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在内的巴洛克时期重要作曲家。生于奥格斯堡的利奥波德·莫扎特在其于萨尔茨堡担任小提琴手和教师期间培养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期间的重要人物。卡尔·马利亚·冯·韦伯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在浪漫主义早期扮演重要的角色。罗伯特·舒曼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则将浪漫主义音乐发扬光大。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颇具名望。理查德·施特劳斯是浪漫主义晚期和现代早期的领衔人物之一。卡尔海因茨·施托克豪森汉斯·季默则为20世纪和21世纪的重要作曲家[参 246]

德国是全欧洲第二大及世界第四大音乐市场[参 247]。20世纪及21世纪德国流行音乐形式与运动包括新德国浪潮流行、东方摇滚、重金属/摇滚里最有影响力的乐队是德国战车(Rammstein)、朋克、流行摇滚、独立及施拉格流行等。德国电子音乐发电厂乐团橘梦乐团引领之下产生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参 248]。德国铁克诺浩室领域的DJ和音乐家亦获得广泛的声望(如罗宾·舒尔茨保罗·范迪克保罗·卡尔布雷纳Scooter等)[参 249]

7.2 美术

主条目:German art【德国美术】

德国画家对西方美术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小汉斯·霍尔拜因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老卢卡斯·克拉纳赫文艺复兴期间重要的德国艺术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约翰·巴普蒂斯特·齐默尔曼巴洛克)、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卡尔·施皮茨韦格浪漫主义)、马克斯·利伯曼印象派)及马克斯·恩斯特超现实主义)亦在其各自时期具有重要地位[参 250]奥托·施密特-霍弗弗朗茨·伊夫兰尤利乌斯·施密特-费林等雕塑家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德国艺术史作出重要贡献[参 251][参 252]

20世纪多个艺术集团在德国建立起来,包括十一月集团桥社瓦西里·康定斯基领衔的蓝骑士。这些团体影响慕尼黑和柏林表现主义的发展。作为对应艺术形式,新即物主义魏玛共和国时期发展起来。战后的德国艺术趋势可大致分为新表现主义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知名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包括格奥尔格·巴泽利茨安塞尔姆·基弗约尔格·伊门多夫A·R·彭克马库斯·吕佩尔茨彼得·罗伯特·凯尔赖纳·费廷。其他传统媒体或人像领域的艺术家还包括马丁·基彭贝格尔格哈德·里希特西格玛尔·波尔克内奥·劳赫。德国著名概念艺术家有贝恩德和希拉·贝歇尔汉娜·达尔博芬汉斯-彼得·费尔德曼汉斯·哈克约瑟夫·博伊斯H·A·舒尔特阿里斯·卡莱泽、内奥·劳赫和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卡塞尔文献展柏林双年展跨媒体艺术节科隆艺术节为德国的主要艺术展和艺术节[参 250]

7.3 建筑

德国在建筑方面作出的贡献包括卡洛林奥托风格,这二者为罗曼式建筑的先导。中世纪砖砌哥特式风格亦发源于德国。在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德国亦发展出相应的地方性风格(如威悉文艺复兴和德累斯顿巴洛克)。巴洛克时期的著名建筑师包括马特乌斯·丹尼尔·珀佩尔曼巴尔塔萨·诺伊曼格奥尔格·文策斯劳斯·冯·克诺贝尔斯多夫阿萨姆兄弟韦索布伦派主导18世纪南德的灰泥建筑风格。上施瓦本巴洛克之路途中,雕塑家约翰·米夏埃尔·福伊希特迈尔、灰泥匠兄弟约翰·巴普蒂斯特·齐默尔曼多米尼库斯·齐默尔曼的贡献一览无遗[参 253]。德国民居建筑以其木骨架(Fachwerk)传统闻名,不同地区风格各有不同[参 254][参 255]

欧洲工业化时期,古典主义历史主义风格在德国发展起来,因19世纪的经济繁荣而时被称作奠基时代风格。区域性历史主义风格包括汉诺威派纽伦堡风格及德累斯顿森佩尔尼古拉派。新天鹅堡为最著名的德国建筑之一和罗曼复兴式建筑的代表。18世纪一些亚风格在德国的矿泉疗养地及海水浴场中发展起来。德国艺术家、作家和画廊家如西格弗里德·宾格奥尔格·希尔特布鲁诺·默林亦为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的发展作出贡献[参 256]

表现主义建筑在1910年代的德国发展起来,并影响装饰风艺术等其他现代风格,弗里茨·赫格尔埃里希·门德尔松多米尼库斯·伯姆弗里茨·舒马赫为其代表人物。德国在现代主义运动早期地位十分重要,赫尔曼·穆特修斯在此创立德意志工艺联盟(新即物主义),而瓦尔特·格罗佩斯则创立包豪斯运动。由此德国也时常被认为是现代艺术和设计的摇篮。20世纪下半叶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提出玻璃摩天大楼这一概念[参 257]。其他知名当代德国建筑师和建筑商还包括汉斯·科尔霍夫谢尔盖·乔班KK建筑所赫尔穆特·扬贝尼施GMP奥雷·舍人J·迈尔·HO·M·翁格尔斯戈特弗里德·伯姆弗莱·奥托(后两人为普利兹克奖得主)[参 258]

7.4 文学及哲学

主条目:德语文学德国古典哲学 / Main articles: German literature and German philosophy

德国文学历史可追溯至中世纪,是时作家包括瓦尔特·冯·德·福格尔魏德沃尔夫拉姆·冯·埃申巴赫。知名德国作家有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台奥多尔·冯塔纳格林兄弟收集并出版各路民间故事,也将德国民间传说推向世界[参 259]。两人同时还以历史为基础收集和编纂各地不同形式的德语,其《德语词典》(Deutsches Wörterbuch;亦称《格林词典》)始于1833年,第一版于1854年出版[参 260]

20世纪具影响力的德国作家包括格哈特·霍普特曼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海因里希·伯尔君特·格拉斯[参 261]。德语出版商年均出版量约达7亿册,书目近80,000种,其中新出版书目近60,000种。在书籍出版总数上,德语书目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英语和汉语[参 262]法兰克福书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图书贸易展之一,具有长达500年的历史[参 263]

德国哲学在历史上相当重要: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主张理性主义伊曼努尔·康德宣扬启蒙哲学;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弗里德里希·谢林创立古典德国唯心主义阿图尔·叔本华开创形而上悲观主义;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共产主义理论;弗里德里希·尼采提出观点主义戈特洛布·弗雷格推动了分析哲学的发展;马丁·海德格尔研究存在主义;麦克斯·霍克海默狄奥多·阿多诺赫伯特·马尔库塞尤尔根·哈贝马斯发展的法兰克福学派亦颇具影响力;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则推行历史哲学[参 264]

7.5 媒体 | Media

主条目:德国电视

主条目:德国电影

Main articles: Media of Germany and Cinema of Germany【主条目:德国的媒体;德国的电影】

德国最大的国际媒体企业为贝塔斯曼阿克塞尔·斯普林格集团普罗西本萨特爱因斯传媒[参 265]德新社亦为重要的媒体机构。德国的电视市场为欧洲最大约3,800万家庭拥有电视[参 266],近90%的德国家庭拥有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可接收公共免费电视商业电视频道[参 267]。德国有超过500个公共和私人广播电台,德国之声为最主要的德国外语电视和广播商[参 268]。德国国家广播为德国广播德国公共广播联盟则负责地方服务。

诸多欧洲销量最高的报纸和杂志在德国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或网络媒体)为《图片报》《时代周报》《南德意志报》《法兰克福汇报》和《世界报》,杂志则为《明镜》《亮点》和《焦点[参 269]

德国的游戏市场亦为世界最大之一[参 270]。于科隆举行的Gamescom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游戏展之一[参 271]。来自德国的流行游戏包括《Turrican》、《纪元》系列、《工人物语》系列、《哥特王朝》系列、《咒语力量》系列、《孤岛惊魂》系列及《孤岛危机》系列。重要游戏制作商和发行商包括Blue ByteCrytekDeep SilverKalypso MediaPiranha BytesYager Development社交网络游戏商则包括Bigpoint GamesGameforgeGoodgame StudiosWooga[参 272]

德国电影对其领域在技术和艺术上都作出巨大的贡献。斯科拉达诺夫斯基兄弟的作品在1895年首映。位于柏林市郊波茨坦著名的巴贝尔堡摄影棚于1912年建立,为世界首个大型电影制作室,现今为欧洲最大制作室[参 273]。早年德国电影受到德国表现主义的显著影响,其代表包括罗伯特·威恩弗里德里希·威廉·穆尔瑙弗里茨·朗的《大都会》(1927年)被认为是第一部重要科幻电影[参 274]。1930年约瑟夫·冯·斯坦伯格执导首部德语有声电影蓝天使》,由玛琳·黛德丽出任主演[参 275]莱尼·里芬斯塔尔的电影开创电影美学的新层面,其代表作为《意志的胜利[参 276]

1945年后,许多战后时期的电影被称作“废墟电影”(Trümmerfilm),如沃尔夫冈·施陶特的《凶手就在我们中间》(1946年)。知名东德电影包括施陶特的《臣仆》(1951年)、康拉德·沃尔夫的《分裂的天空》(1964年)及弗朗克·贝尔的《撒谎者雅各布》(1975年)。1950年代西德电影的主导类型为“乡土电影”(Heimatfilm),描绘美丽的河山以及其正直的居民[参 277]

1970年代和1980年代,德国新浪潮导演如沃克·施隆多夫维尔纳·赫尔佐格维姆·文德斯宁那·华纳·法斯宾德提高西德作者电影的国际地位。包括《从海底出击》(1981年)、《大魔域》(1984年)、《再见列宁!》(2003年)、《爱无止尽》(2004年)、《白丝带》(2009年)、《动物总动员》(2010年)和《云图》(2012年)等德国电影亦在国际上获得成功。197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授予德国电影《铁皮鼓》,同一奖项在2002年授予《何处是我家》,2007年授予《窃听风暴[参 278]

年度欧洲电影奖每隔一年在欧洲电影学院所在地柏林举行[参 279]柏林国际电影节颁发金熊奖,自1951年起每年举行,为世界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参 280]德国电影奖颁发罗拉奖,自1951年起每年于柏林举行[参 281]

7.6 饮食 | Cuisine

主条目:德国饮食 / Main article: German cuisine

德国饮食根据地区不同而各有差异,但相邻的区域时常有共同之处(如南部的巴伐利亚和施瓦本饮食文化同瑞士和奥地利相近)。国际食品如披萨寿司中国菜希腊菜印度菜土耳其烤肉亦因不同民族社群的存在而可以获得,颇受大众欢迎[参 282]

面包是德国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出产近600种面包和1,200种糕点和圆面包。德国奶酪的生产数量占到全欧洲的近三分之一[参 283]。2012年,超过99%在德国生产的肉类为猪肉、鸡肉和牛肉。香肠在德国极为普遍,生产种类近1,500种,包括油煎香肠白香肠咖喱香肠[参 284]。2012年,有机食品销量占到食品总销量的3.9%[参 285]

葡萄酒在德国许多地方逐渐开始流行[参 286],但最受欢迎的国家酒精饮品仍旧为啤酒。2012年德国啤酒饮用量为每人110升(24英制加仑;29美制加仑),在世界位居前列[参 287]。德国对于啤酒纯度的规定可追溯至15世纪[参 288]

The national alcoholic drink is beer.[297] German beer consumption per person stands at 110 litres (24 imp gal; 29 US gal) in 2013 and remains among the highest in the world.[298] German beer purity regulations date back to the 16th century.[299] Wine has become popular in many parts of the country, especially close to German wine regions.[300] In 2019, Germany was the ninth-largest wine producer in the world.[301]
【参考译文】德国的国民酒精饮品是啤酒。[297]2013年,德国人均啤酒消费量为110升(24英制加仑;29美制加仑),在全球仍名列前茅。[298]德国啤酒纯度法规可追溯至16世纪。[299]葡萄酒在德国许多地区,尤其是邻近德国葡萄酒产区的地方,变得备受欢迎。[300]2019年,德国是世界第九大葡萄酒生产国。[301]

The 2018 Michelin Guide awarded eleven restaurants in Germany three stars, giving the country a cumulative total of 300 stars.[302]
【参考译文】2018年《米其林指南》授予德国11家餐厅三星评级,使德国累计获得的米其林星级总数达到300颗。[302]

7.7 体育 | Sports

主条目:德国体育 / Main article: Sport in Germany

近二千七百万德国人为体育俱乐部成员,此外亦有一千二百万人独立参与体育活动[参 292]

足球是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德国足球协会会员人数达650万人,在同类组织中为世界最大,其顶级赛事德国足球甲级联赛平均到场观众人数在全球职业体育联赛中位居第二[参 292]德国国家足球队于1954年、1974年、1990年和2014年夺得世界杯足球赛冠军[参 293],1972年、1980年和1996年夺得欧洲足球锦标赛冠军。德国于1974年2006年举办世界杯,于1988年2024年举办欧锦赛。

其他热门运动包括冬季体育、拳击、篮球、手球、排球、冰球、网球、马术和高尔夫球。水类运动诸如帆船、赛艇和游泳亦颇受欢迎[参 292]

德国为世界赛车大国。宝马梅赛德斯为重要的赛车制造商。截至2015年,保时捷曾17次在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夺魁,奥迪亦13次取胜。迈克尔·舒马赫在其赛车生涯中创造一系列记录,并七次夺得一级方程式世界车手冠军,为史上最多,并同时为史上收入最高的运动员之一[参 294]塞巴斯蒂安·维特尔亦为史上最为成功的三名一级方程式车手之一[参 295]

德国运动员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有优异表现,总奖牌数居世界第三(包括东西德)。德国是最后一个在同年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国家——1936年于柏林举办夏季奥运会,在加尔米施-帕滕基兴举办冬季奥运会[参 296]。此外慕尼黑亦举办1972年的夏季奥运会[参 297]

7.8 时尚和设计

German designers became early leaders of modern product design.[276] The Berlin Fashion Week and the fashion trade fair Bread & Butter are held twice a year.[277]
【参考译文】德国设计师成为现代产品设计的早期引领者。[276]柏林时装周和时尚贸易博览会Bread & Butter每年举办两次。[277]

德国设计师在现代产品设计领域声名显赫,其中包豪斯设计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博朗设计师迪特·拉姆斯为杰出代表[参 298]

德国亦为时尚产业领先国家之一。2010年德国纺织业共有近1,300家企业,雇佣超过130,000人,营收达280亿欧元。其产品的44%用于出口[参 299]柏林时装周面包与黄油贸易展每年举办两次[参 300]

慕尼黑、汉堡和杜塞尔多夫及其他一些城镇亦为德国国内时尚产业的设计、生产和贸易中心[参 301]。来自德国的著名设计师包括卡尔·拉格斐吉尔·桑德尔沃尔夫冈·约普菲利浦·普莱因迈克尔·米夏尔斯基。主要时尚品牌包括雨果博斯爱思卡达爱迪达PUMA黛安芬。德国的超级名模诸如克劳迪娅·席费尔海蒂·克鲁姆塔季扬娜·帕蒂茨娜嘉·奥尔曼亦获得国际名望[参 302]


参见、参考文献、外部链接

请点击这里访问(辽观网站)

分享到: